-
-
-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行业资讯行业资讯
-
莫要贪杯,自制酒安全隐患之药酒
发布时间:2019/6/13 10:08:29 浏览次数:1174
药酒,古代同其他酒统称“醪醴”。醪为浊酒,醴为甜酒,醪醴,就是用五谷制成的酒类。药酒的应用历史久远,早在先秦时期,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中就记载了扁鹊用酒醪治疗胃肠疾病的方法:“其在胃肠,酒醪之所及也。”东汉名医张仲景在《伤寒杂病论》中载有“妇人六十二种风,及腹中血气刺痛,红兰花酒主之。”
酒作为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,可以将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溶于其中,药借酒力、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,提高疗效。适量饮用药酒可促进人体胃肠液分泌,帮助消化吸收,增强血液循环,促进组织代谢,增加细胞活力,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、神经衰弱、气血亏损、跌打损伤等症均有较好的疗效,同时,保健性药酒还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,起到抗衰老的作用。
时至今日,在国内外医疗保健事业中,药酒仍享有较高的声誉。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药酒作为一种有效的防病祛病、养生健身的饮品已开始走进千家万户。
但因为缺少科学系统的管理以及正确的辨识,我国目前的自制药酒市场乱象丛生。许多人用来制酒的东西形形色色,千奇百怪,有些是祖传秘方,有些却是道听途说来的。除此以外,在许多餐厅里,酒柜上也摆满了自泡药酒,如用海马、牛鞭、鹿筋、蛇加各种药材浸泡的药酒。仔细查看会发现,这些销售的自泡药酒基本无产品信息,除了配方不清、功效不明外,生产日期也是空白,也没有任何商标、标识,属于典型的“三无”产品。更有甚者,用橡胶做成毒蛇,泡在酒中冒充蛇药酒当街叫卖,妄称一杯能治多病,欺骗消费者。这些自泡酒的小作坊不仅大多无证经营,卫生条件也令人担忧。
近年来,服用自制药酒的中毒、死亡的事故屡见不鲜,药酒犹如一把双刃剑,时刻给我们提醒:药酒对于某些疾病具有治疗作用,但若泡制、选药材、选酒、炮制时间等处理不当,不但起不到防病治病、强身健体之功效,反而会变成毒酒,会危害人体健康,发生中毒,索人性命。
自制药酒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,主要原因是因为浸酒药材自身的安全性很难把握。从集市、农贸市场买到的药材普遍来自当地农户,通过简单的晒制加工就进行销售,很可能没有经过检验检疫部门的检测,而蝎子、土蜂、野生蛇类等动物材料均具有一定的毒性,使用不当会引起胃痉挛等不良反应,严重的会导致食物中毒。而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药酒大多根据所谓的“民间偏方”自行酿制,没有可靠的科学依据,也没有严谨的药酒配方,在酿制时单纯将数味药材浸酒,封存一段时间后就直接饮用,在药材、配方、酿制和贮存、使用方面都存有漏洞,潜藏的隐患不容忽视。
药酒有没有那么“灵”呢?这个问题也要辩证的来看待。在民间的土方中,药酒往往喜欢加一些川乌、草乌、附子、雪上一枝蒿等毛莨科植物来泡制,这类植物的活性成分是乌头碱,有剧毒,可以麻痹神经,让人痛感减轻,严重则致死。加上喝酒本身有一定的欣快和麻醉作用,所以很容易被误认为可以治疗关节痛、风湿病等疾病。并且任何疾病的早期和晚期,治疗效果都不一样。迷信土方药酒还有可能耽误了重要治疗时机,尤其对肝肾功能不好的人来说,喝药酒可能还会加重肝肾损伤。
为了进一步保证药酒的安全,我国目前也针对药酒的制备过程、检测和使用均制定了明确标准,质量控制从源头把关,从酒源、药源、生产使用等多方位全面把控质量。历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中收载的酒剂质量标准检验项目及方法有性状、pH值、乙醇量测定、化学鉴别、法薄层层析法等多个鉴别项。
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药酒中的中药进行定性鉴别,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酒中某一个或某些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,该方法简便、快速、有效、准确,可用于反映药酒质量的标准,且已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成效。
作为消费者,要慎重对待药酒,如有需要可到正规商场购买,选购时仔细查看药酒的生产厂家,药材检验检疫证明,企业标识和详细的药效介绍、使用方法等。需要自酿的,也要到正规药店购买配方和对应剂量的药材,在医师指导下酿制,不可轻信或盲从乱饮,以免产生不良后果,悔之晚矣。